天主教廷同意:先計劃好病危時希望接受何種治療,以減少痛苦及家屬和醫療團隊間的沖突
-
2018-02-26
908
面對親人生命危急的關頭是人生十分艱難痛苦的經驗,眼見親人飽受急救時的痛苦,與百般折磨卻又急救失敗,不如讓摯愛安寧走完人生旅程最后一段路。連天主教廷梵諦岡都同意,病患有權拒絕不必要的急救及治療。最近意大利的國會已通過法案,病患可選擇臨終的醫療方式,給予重癥病人拒絕為延長生命治療的權利。
該項法案授予意大利民眾權利可選擇臨終時希望及拒絕接受的治療方式,例如無法進食時,是否愿意接受插入“鼻胃管”喂食?任何醫療行為都應該在病患簽署同意書后方能進行,當病人已喪失溝通能力時,醫師將以病人先前擬定的“醫療計劃”為主要參考。意大利總理保羅·簡提洛尼(Paolo Gentiloni)推文表示:國會的決定讓我們的國家朝向文明更邁進了一大步,這次通過的法案讓人類的尊嚴更受到保護。
本次法案通過,保羅·簡提洛尼所屬的民主黨獲得左派反對黨五星運動陣營(Five Star Movement)支持,但右派議員卻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擔心本次立法將使安樂死合法化又更進一步。梵諦岡教廷起初也反對本次法案通過,但是后來態度軟化。教宗方濟各于一次邀請醫師討論這項議題時表示,雖然教廷反對安樂死合法化,但他們沒有理由讓瀕臨死亡的病患接受過度無謂的醫療行為。
雖然本次通過的法案并不允許安樂死或協助病患自殺,但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團體表示,這將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因為的確有許多患了不治之癥,如肌肉萎縮、植物人的病患,康復的希望渺茫,有些病患覺得生不如死又不想拖累親人而求死,但現行法律并不允許。
其實“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已是近年世界發達國家積極推動的制度,希望以此計劃將個人自主權延伸到喪失思考能力之后,每個健康的成人可事先選擇或拒絕醫療照顧方式,將有助于減少家屬和醫療團隊不必要的沖突。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高齡社會,各項配合高齡社會的制度、措施及觀念都較進步。2011 年日本有一本名為《以備萬一筆記本》成為暢銷書,書中談論的是趁自己仍有思考能力的時候將重要的事務,如病重時要如何治療、死后的葬儀、財產分配等先做決定。相關的書籍如雨后春筍般出版,漸漸形成“生前整理”、“終活”的概念。
- Italy approves ‘living wills’ to decide end-of-life care
(首圖來源:Flickr/Alberto Biscalchi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