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生非女性所愿,研究:男性氣概退縮導致
-
2018-02-26
946
不婚不生是全球趨勢,但多數文章只從女性觀點出發,很少從男性的角度探討不婚不生的原因,其實單身世代并非女性問題,許多適婚年齡女性都苦于找不到對象,大多數問題其實出在男性身上,受到許多大環境因素影響,導致被賦予男性氣質厚望的主動追求、承擔家庭責任等壓力讓男性退縮不前。
Business Insider 提供一個男性的觀點,補上晚婚不婚現象的另一塊拼圖。報導指出,首先,經濟壓力是讓男性喪失魅力的主因。蘇黎世大學經濟學家 David Dorn 于 2017 年發布的一篇題為《當工作消失:制造業衰敗和男性不斷下降的婚姻─市場價值》論文中,根據 1990~2014 年的數字發現,就業能力和婚姻有高度相關。
政治人物最喜歡談論的制造業,曾經是就業的主力,1990 年有 21.8% 男性和 12.9% 的婦女從事制造業工作,到 2007 年萎縮到 14.1% 與 6.8%。這些藍領工作在相同教育程度基礎上,可拿到的薪水高于服務業,由于這些工作往往是危險的,而且體力要求高,因此 1990~2010 年間主要是男性占主導地位,但是自 1980 年以來,制造業工作蒸發三分之一,使得傳統丈夫需要的男性角色魅力不再。
研究發現,當一個城市流失制造業工作,年輕人的生育率和結婚率也隨之下降,未婚生育率和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兒童比例上升。同時,制造業就業高的地區男女之間的薪資差距較大,結婚率較高。在美國先生要賺的比太太多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若女性收入超過男性很有可能導致婚姻破裂。
由于制造業工作流失,18~39 歲的男性死亡率也有所上升,酗酒有關的肝臟疾病死亡人數,以及與肥胖有關的糖尿病死亡人數,和吸煙有關的肺癌,藥物過量死亡人數都增加,稱為“絕望的死亡”。
馬薩諸塞州大學的社會學家 Ofer Sharone 發現,雖然以色列人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會怪罪制度,但是美國人找不到工作時卻認為自己本身有缺陷,很像完美主義。而且美國有一半的失業男性正在服用某種止痛藥,這些因素都不利經營夫妻關系。這是價值觀的束縛。
報導認為,美國男人面臨的不穩定局面與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性質有很大關系。譬如德國和瑞士的制造業流失速度慢得多,主要是精密工業很難移往海外或交給機器人與算法,而美國藍領工作傾向于重復任務,容易被取代。
另一方面,增加的工作往往是傳統上認為是婦女從事的工作,像家庭照護這樣的照顧型工作需求不斷增加,隨著美國老齡化和嬰兒潮一代退休,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男人缺乏好工作使他們在婚姻市場上對女性的吸引力越來越小,而收入更高的女性可以維持很好的單身狀態,加上出于性別認同的原因,男人不希望與在經濟上主宰他們的女性結婚。
男性該如何自救?如果有能力,要專注于難以自動化的領域,從事解決問題和創造性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此外在個人層面上,要打破傳統觀念,男性也可以選擇做傳統女性工作,或者讓女性成為家中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即使個人可以接受,整體文化價值觀也必須包容這樣的變化。
約翰霍普金斯社會學家 Andrew Cherlin 表示,傳統的男子氣概立足于工人階級的就業之路,但現在男性氣質沒有趕上就業市場的變化,稱為文化滯后。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將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此外,已經存在于經濟的新現實是,女性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就業機會也越來越多,而且正在增加的工作機會都被視為女性化的工作,最終傳統性別規范必須適應這些改變,才能解決低結婚與生育率的問題。
- Why American men are getting less marriageable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