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山城區積極探索—— “愛情小巷”走紅的秘密
-
2022-09-07
283
山城區有個“愛情小巷”。
掛滿紅飄帶的合歡樹,浪漫唯美的墻繪,隨處可見的愛情鎖……最近,在鶴壁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這條400米長、5米寬的小巷,成了大家爭相打卡的“網紅地”。
“愛情小巷”的走紅,山城區紅旗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任金恒功不可沒。作為“青言青語·理響山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的一員,兩個月前,他拍了一條介紹小巷的短視頻,視頻在抖音等平臺上推出后,得到廣泛轉發,“愛情小巷”一舉“出圈”。
為什么把“愛情小巷”定為宣講主題?原來,小巷的改造工作,任金恒是參與者,更是見證者。“講自己干過的活兒,話題接地氣,我本人也有底氣。”8月31日,任金恒對記者說。
小巷原名朝霞街南巷,名字挺美,樣子卻一度很“丑”,曾經到處私搭亂建、亂停亂放,甚至污水橫流,附近居民搬走了一大批。
辦事處痛下決心,啟動小巷改造項目,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開工。那段日子,任金恒吃住在單位,沒日沒夜地干。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從設計到施工,不到3個月,小巷面貌煥然一新。
修繕一新的小巷不僅“顏值高”,還“有內涵”,給青年牽線搭橋的“青年翼家”、山城區婚姻登記服務大廳等陸續入駐,“愛情小巷”的名頭越叫越響。
看著如今熱鬧非凡的小巷,回想起熱火朝天的改造過程,任金恒由衷覺得,應該把小巷的蝶變過程傳播出去。他面對鏡頭,向網友介紹現在的小巷,講述山城區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提升背后的故事。“沒想到大家這么愛聽。”自稱“臉皮薄、暈鏡頭”的任金恒感慨,“這就是真人、真事、真情的力量吧。”
和任金恒一樣,“青言青語·理響山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的成員都是來自一線崗位的青年骨干,他們中有“90后”村黨支部書記、入職不久的疾控工作者、青年勞模等。年輕人走進社區、工廠、學校、農村,跟群眾面對面;同時也借助“掌閱山城”官方抖音號、山城一枝花視頻號等網絡平臺,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線上宣講,讓理論宣講隨時隨地可聽可看。
“讓身處基層的年輕人,通過身邊事講到天下事,借用家常話講出大道理,從而使群眾愿意聽、聽得懂,這正是我們打造‘青言青語·理響山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的初衷。”鶴壁市山城區委宣傳部長王建平說。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截至8月31日,宣講團共開展宣講700余場次,受眾達20萬余人次,制作系列宣講微視頻22期,點擊量超過百萬次。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宣講這個平臺,認識山城區的老城新貌,感知這里的發展變化,一些“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選擇在這里創業就業。
這兩天,任金恒聽說,有好幾家人正搬回“愛情小巷”,他打心眼里兒高興。“一條小巷承載這么多民情民意!我要繼續拍下去、講下去,讓更多人聽到黨的聲音,聽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故事。”他說。(曹萍)